时隔多年,张爱玲的经典长篇小说《半生缘》被翻拍,刘嘉玲饰演那个妖娆风情、可恨又可怜的顾曼璐。对于顾曼璐,年少时看她,真是恨得咬碎了牙齿。
她为了留住风流成性的丈夫,竟然把自己的亲妹妹曼桢囚禁起来,让她为自己的丈夫生孩子——自私残忍到令人发指!新版《半生缘》里,刘嘉玲饰演曼璐
最近我又把原著读了一遍,忽然对这个人物有了悲悯:她的人生,早已成了灰烬;仅剩的那一丝回忆的温度,也在家人的算计里被消磨干净。她像是命运的孤儿,无所依傍。
更可悲的是,她以自己全部的人生做为祭奠,却无人理解她的痛苦;她用自己的骨血和尊严,养活了家人,却反被家人瞧不起。
曼璐本来也是个天真烂漫的少女,那时,父亲尚在人世,虽也家道艰难,她至少可以躲在父亲的羽翼之下,读书,做梦。还与青梅竹马的张豫瑾订了婚,对未来有着浪漫期许。
一切来源于家中的变故。
父亲去世后,做为家中长姐的曼璐,主动承担了抚养众多弟妹的责任。那一年她中学还没毕业,在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,哪怕找得到事情做, 也养不活一家人,只能出来做舞女。
为了不连累张豫瑾,她主动退了婚。
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,为了家人,她选择了牺牲自己,吞下所有的委屈。直到妹妹曼桢长大了,到工厂里工作了,曼璐才考虑嫁人,可是又能嫁给谁呢?
她嫁给了祝鸿才,一个“不笑的时候像老鼠,笑起来像猫”的油腻男,曼桢一见到他就觉得讨厌,曼璐自己心里恐怕也是有几分厌恶的——可是一方面她没得选;
另一方面,她也能隐约感觉到,自己在家里开始招人嫌了。
就这样曼璐把自己嫁了出去,还跟丈夫谈好了条件,要带着一家三辈人同住,供养他们的生活。她又一次把自己“卖”了。
本来打算就这样潦草地过完一生,不料没几年祝鸿才发了财,渐渐不把她放眼里了,在外面流连于酒色,还看上了自己的妹妹曼桢。
曼璐的生活再次变得风雨飘摇,她的骄傲被一点点瓦解,最后摧毁她的,是张豫瑾爱上了曼桢,全家人也都极力撮合两个人的婚姻。
曼璐真恨她,恨她恨入骨髓。她年纪这样轻,她是有前途的,不像曼璐的一生已经完了,所剩下的只有她从前和张豫瑾的一些事迹,虽然凄楚,可是很有回味的。
但是给她妹妹这样一来,这一点回忆已经很糟蹋掉了,变成一堆刺心的东西,碰都不能碰,一想起来就觉得刺心。连这样一点如梦的回忆都不给她留下。为什么这样残酷呢?
张爱玲下笔老辣狠毒,看得人惊心动魄。
是的,一个人境遇再惨淡。
如果心里有一块光明的东西可依傍,希望也好,回忆也好,总能过得下去。
曼璐的回忆很显然是打了高光的,现实越凄楚,回忆就越动人,可惜她连这点东西也没了,委屈滋生出陡然的恨意,这恨意让她疯狂——在曼桢被关起来的时候,抽了曼璐一个耳光。
曼璐冷笑,哼,倒想不到,我们家出了这么个烈女,啊?我那个时候要是个烈女,我们一家子全饿死了!我做舞女,不也受人家欺负,我上哪儿撒娇去?
我也是跟你一样的人,一样姐妹两个,凭什么我就这样贱,你就尊贵到这样地步?
这一巴掌下去,将过去的那笔账一笔勾销了吗?
没有,只是鱼死网破的疯狂和寂灭,一切破碎,一切成灰。
曼璐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面目狰狞,曼桢的人生也本不该如此不幸。而我为曼桢感到不平和遗憾的同时,也理解了曼璐的疯狂和偏执——女人的怨恨和戾气,多半是亏欠出来的。
她太委屈。lz16.cn
她为自己的半生付出感到不值,却又没有智慧和能力,去修正自己的人生;她选择了一条更加剑走偏锋的路,最终将自己和妹妹的前途都葬送。
几年之后,曼璐去世。
曼桢也只剩下苍凉的一句,我们再也回不去了。
为什么善良的曼璐,会变得残忍到令人发指?我在评论《蜗居》郭海萍这个角色的时候,也探讨过“自私和伟大”这两种矛盾的性格,为何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。
因为人性都是相似的,没有人天生伟大,毫不利己专门利人。
正常的人性都是寻求着付出和得到的平衡。失衡的心态,会导致被这种伟大的付出感反噬。
现实中我也见过很多这样的女孩子,她们对原生家庭或者丈夫和孩子过度付出,一旦这种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,她们会觉得被怠慢,会心理失衡,觉得自己特别委屈,然后更加控制。
最后爱却带来了伤害。
所以女孩子千万别有圣母心,别让自己受这种委屈:无边界无底线地为家人,奉献出自己的快乐和尊严。所有的爱,都应当是有边界的,每个人只有在活好自己的前提下,才有能量去照耀他人。
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想起认识的一个女孩。
她27岁,已经是出来工作的第十年。她说迟早是要回家乡的,而在家乡女孩子一般20岁左右就结婚,她觉得自己处境很尴尬。
我问她这十年难道没有遇到中意的男孩子?她沉默许久。然后悠悠地说一句,家里太穷,弟弟太小,我要是早早结婚了,谁照顾他们啊。
糟糕,真的太糟糕。何必委屈巴巴地将自己活成一个“牺牲者”?
承担自己不该承担的责任,其实对自己和他人,都是一种纵容:纵容自己活在道德优越感里,纵容他人无止境的索取。而任何一种失衡的关系,糟糕的结局都是可以预见的。
文|李娜
书为伴,笔同行,彼同心。语录集-最美语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