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终于把日剧《四重奏》看完了,四个又丧又惨的loser抱团熬鸡汤的故事。在这四个人里,和我最有共鸣感的自然是结了婚,被丈夫抛弃,四十几岁孑然一身的女人卷。
中间几回,闪回卷和老公的婚姻生活时,我几乎咬牙切齿地哀其不争,文艺中年老公并不喜欢卷结了婚之后放弃小提琴、洗手作羹汤的样子,他还鼓励她:家里没事的,你去做你想做的事。
卷一边揉肉泥,一边娇嗔地说:现在这样就是我想要的生活。
说到底,为什么她老公最后仓皇逃离,失踪一年,是因为两个人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,丈夫想要结婚后还是恋人,失去小提琴的卷,成了一枚“庸俗”的家庭主妇,太没有“恋人”的神秘感和优雅了。
而卷,希望结婚后丈夫是家人,她似乎有满到溢出的爱要宣泄,要奉献,哪有什么空管小提琴。
一个热爱音乐,曾把小提琴当成梦想和职业的人,为了婚姻甘之如饴地放弃,我做了一个武断的判断——卷的原生家庭有问题。
好吧我被自己聪明吓到了,最后两回里,揭示了卷的人间惨剧:她十岁时,妈妈车祸去世,卷被继父收养,当然,继父是为了车祸的赔偿金。
在不断的家庭暴力下,卷买了户籍,逃到了东京,从此改名换姓,开始找寻“家庭温暖”。《四重奏》找了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男演员,来饰演气质如莲的卷的丈夫,窝窝囊囊,温温和和,丑丑陋陋。这太符合卷的“择偶”标准了——一份容易掌控、容易产生温柔,没有太大破裂风险的婚姻。
让我想起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里的松子,也是因为从小得不到温暖和重视,一生都毁在讨好男人、寻求体温的悲惨之中。我身边也有这样扼腕叹息的例子,当年一个条件很好的女友,匪夷所思、毫不犹豫嫁给了一个一无是处,恋爱中还出轨数次的男人。我们好心奉劝时,她睁着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说:他差吗?他已经是我历任男朋友里综合最好了的呀!看得出来,她很真诚,没有黑色幽默。
我们大约花了3小时念叨,让她明白自己肤白又腿长,文艺又干练,人美又活好。她领略了我们的意思后,有些惆怅地说:唉,其实我父母很早就离婚了,我一直挺孤独的,我男友家有一个特别大的大家庭,表兄妹们都相处和睦,家庭聚会要包场一个酒店大堂,我太喜欢那种感觉了!
我们面面相觑,不予置评。婚后她如愿加入了大家庭,感受到了她渴望的“家庭温暖”,(福利网 www.ful5.cn)那些盘桓在他们小家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:公婆是典型的小市民,老公三天两头不着家,直到她女儿三岁能说会道了,她才有了一个可以和她探讨文学艺术的人。
即使她再奉献,再隐忍,老公还是出轨了。老公不会觉得拥有一个知书达理的老婆是幸运,落实到生活细枝末节里,他只觉得这个女人“无法沟通”。
她哭着问我:我牺牲了那么多,想得到一个温暖的家,就那么难吗?
和卷类似的选择和命运,这样的女人,可以统称为婚姻中的“圣母”。
她们在婚姻中并不爱对方,而是想要为自己营造一份落定的安全感。至于什么三观、层次、相貌、甚至人品都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自己安全了啊,再也不会受到冷落。看起来她们很在乎自己的感受,但,其实她们眼里是没有自己的,她们看不到自己的美好和价值,也不在乎自己爱不爱对方的真实感受。
她们看起来也很伟大,对对方掏心掏肺的好,但实际上是自私的,因为她想给对方的东西,是为了反哺自己的安全感。《四重奏》里的卷,是修养而深情的,不骄不躁等着老公回来,老公逃跑那天晚上随手扔在地毯上的臭袜子,一年都没有动过——她觉得老公随时会回来。
但现实生活中,圣母式的付出,终极目的是为了控制,控制婚姻,控制自己的生活不再陷入颠沛流离。当这种控制权被对方打破,最终都会落入付出——失衡——怨怼的模式里。
就像我女友的那句:“我牺牲了那么多。”
圣母走向怨妇。原生家庭婚姻的不幸福在循环复制。无论对我的女友,或者对卷,我都没有任何恶意的批判或者蔑视,而是因为时代的局限,知识的滞塞,我们并没有对自己身上的亚健康心理状态,做出判断和调适,只能做出最本能的“自我保护式”选择,从而得不到真正的幸福。
那么,未婚的女人如何做自我鉴定呢?不让自己落入“圣母”的圈套呢?给你几个参考。
你是否觉得hold不住条件好的男人。
历任男友的条件都比自己差很多。
别人对你稍微好一点,你很容易被打动。一谈恋爱就收不住,除了恋爱其他任何事都做不了。
你对婚姻的第一诉求,就是安全感。
没有自己的理想型老公画像,几乎都是被动接受对方。
如果这几条里你大部分都中招,那么请追根溯源,找到你对婚恋看法的源头,再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心理调整。你要记住,安全感这件事,不靠婚姻,也不靠全身心的付出,而是自给自足。而婚姻的美满,是两个独立人格的舒适调和,平衡状态。光靠一个人付出的婚姻,不但失衡,还危险。
书为伴,笔同行,彼同心。语录集-最美语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