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一件最近挺唏嘘的事情。我一个在上海的朋友,之前在上海靠做生意和敏锐的商机洞察力,八年时间资产差不多累计到了1000万。
后来因为父母身体不好,再加上自己也觉得在上海压力很大,各种原因纠缠到一起,让他下了回老家发展的决心。
他回到老家县城后,发现有一个很大的餐饮品牌在他们老家并没有开店,于是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,想要把这家店迅速在县城开起来。
前期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沟通,还交了大概30万的加盟费,装修大概花了400多万,包括各种隐性开支,前前后后一起差不多花了600多万。
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项目,却在仅仅维持一年后,就倒掉了。
我在朋友圈看到他把店面转让的消息,感觉非常惊愕。我在微信上安慰他说,是不是因为疫情影响,生意不好做?
他回复说不是,而是一开始就决策错误,在小地方做生意,太难了。
他说,他以为做生意和之前在上海差不多,可是没有想到和想象中差太远了。
首先是招人。
在小地方要想招到既上进又敬业的人员很难,不是说没有,就是很难招到。很多都是浑浑噩噩,总想着什么时候下班,做一天混一天,一个业务培训无数遍,交代无数遍,还是会出漏子。
然后就是营商环境很差。
各种卡拿索要,比如他们的餐厨垃圾,因为处理不太到位,然后各种人找他们要钱,更过分的是,那个在他们店外搞环卫的领班,也找他们要钱。
还有他们店子外面的电梯,因为质量不太好,经常发生事故,影响客人进店和营业。
然后他们打电话给维修人员,可是在小县城的电梯维修人员,一个个都是吊儿郎当,打电话很久才来,或者干脆说没有配件,要等待发货,常常气得他吐血。
最后就是人情世故。
小县城很多都是人情和关系紧密包裹的,像他们这样做生意的,要想赚钱,那就主要靠熟人来消费,要靠拉大公司或者事业单位来消费,而这样的大单早就被“有关系”的人给垄断了,他初来乍到一没关系二没背景,怎么也搞不赢。
在这里做生意,屁大一个事情也要找关系,他感觉自己处处被限制,被压抑,最后他600多万,在仅仅一年的时间内就亏得干干净净,像丢到水里面一样,连一点水花都看不见。
他说他这一次受到的教训真的太惨痛了,他等父母的身体好一点,还会离开老家继续去大城市发展,不会在小县城里面经商或者做任何投资了。
以前我们听过一句话“投资不过山海关”其实就是说的这种现象。
强龙难压地头蛇,很多时候环境会变化,你所拥有的经验和认知也会变化,就很容易陷入一种困境里面,怎么也无法施展出力气。
我朋友的故事,忽然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春节期间经历的一件事情。
这件事情,我在微信公众号上面说过。
大概是在大年27快过年的时候,我因为社保一些事情,需要去县城银行里面办理一下。
我是下午去的,本来就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,但是足足花了半天时间才把事情搞完。
我们小县城的银行管理混乱,甚至连一个叫号的机器都没有,纯粹靠人工站在那里排队,中间还有人不断插队,不断有“关系户”走后门,很多老年人在那里站得腰酸背痛,唉声叹气。
来办事情的人,几乎都是怨声载道地来,满腹牢骚地走。而且重点是这个银行我4年前就去过一次,那个时候我就花了很多时间,可是没想到,现在还是这样。
你想想,我一个临时过年回来的人,都觉得步履艰难,极不适应,更何况我那个长期在这里做生意的朋友? 这就是我自己不太愿意留在小县城发展的原因。
因为这里效率很低,循规守旧,生活安逸,没什么斗志,而很多时候又讲究关系,讲究熟人和人情世故,那种如同一潭死水般的生活,一眼就可以望得到头,让人窒息。
当资源分配失衡的时候,小地方的官僚、人情与僵化的体制,就决定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。
我对这样的生活和发生在这里的事情,真的太有共鸣,太感同身受了。
记得我刚开始运营公众号的时候,也是在我们县城做,当时因为事情很多,需要帮手,可是我招聘了差不多一年,竟然没有找到一个全职的人。
首先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,你无法想象体制内和有编制在我们那个小县城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,但凡是一个有不错学历和才能的人,都是打破脑袋往那些地方挤,根本瞧不起我们这种新媒体公司。
我说得过分一点,别人哪怕是干一份1500元每月的体制内扫地工作,也看不起我们这边几千一个月的工作,因为那种工作有面子、稳定、是一个铁饭碗。
其次就是生态,在我们那里你根本找不到什么纯写字楼,大量的地方都是洗脚、按摩、足浴、棋牌室等类似地方,而找不到什么文化博物馆、艺术交流馆、艺术厅、音乐厅之类,视野和格局完全打不开。
然后就是所谓的关系,无论大小事情全靠关系,有关系畅通无阻,没关系寸步难行,这里就不详写了,懂的人自然懂。
还有消费,没有茶颜悦色,没有星巴克,没有麦当劳肯德基,有的只是各种山寨品牌和叫不上名号的,外地的人根本不愿意到这里来。
所以,在老家县城呆了半年之后,我马不停蹄地把公司搬到了长沙。
虽然长沙算不上一线大城市,但是真的比我们那里好了太多太多,我也是在长沙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,每一个小伙伴都很优秀,我们也一路把公司做得越来越大。
很难想象,如果我一直窝在自己的那个小县城,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个局面。
曾经有一篇《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,在老家生活的这两年》文章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。
2016年的时候,男主人公因为工作上的不如意,向往老家,再加上他觉得北京当时的房价已到顶,随时可能崩盘,于是卖掉了自己在北京价值500万的房子,回到农村老家。
拿着500万巨款,他花了30多万,把家里的自建房推倒,重盖了一个三层小洋楼,自己又花了40多万,在县城里面买了一套120平米的大三居。
然后就是装修买车,还借出去一些给亲戚朋友,手里还剩个300来万,分别存到银行或者做了理财。
回到老家那半年的时间,他的日子确实过得像神仙一样,参加朋友聚会,各种胡吃海塞,还到处旅游,很潇洒很快乐。
然而时间一晃大半年过去,他在无意中得知自己在北京卖出的房子已经涨到了870万,涨了差不多整整400万。
这个时候,他的心里开始有点不平衡了。
而且,他发现自己在小地方舒适日子过惯了之后,开始逐渐厌倦起了这样的生活:我似乎融入不了这种天天打麻将、说话跟吵架一样、一下雨就满脚泥泞、一进村充满各种肥料气息的生活。
比如出去买东西,一不留神就买到山寨货,例如:“OO糖”、“漂柔洗发水”、“美地电风扇”,还有“旺好牛奶”。
比如想约朋友出来聚聚,想去咖啡厅坐坐?抱歉,没有!
想去吃个海底捞、绿茶、呷哺呷哺?抱歉,没有!
就连想去吃一次垃圾食品肯德基和麦当劳,这个倒是有,只不过名字是二合一的“麦肯基”。
而且更令人崩溃的是,他在这里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,他一个在北京的高级架构工程师,最后在小县城只能找到2000块钱一个月的网管工作,还要兼职修电脑,这简直让他崩溃。
他一个在北京生活了10多年的人,开始感到各种不适应,他浑浑噩噩,看不到未来,感觉自己的精神完全垮了。
后来,他又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杀回北京。可是此时与他当时卖掉的那套相同户型房子的价格,已经涨到了900多万,而他手里面的钱只能凑到300多万。
此时,他最大的梦想就是——努力工作,争取在退休之前,换回他曾经卖掉的那套116平米的三居室。lz16.cn
这个故事很戏剧化,也很现实。
很多时候,我们总是在媒体上面,看到各种“逃离北上广”的新闻,可是那些从北上广逃离出来回到老家的年轻人,最后怎么样了,无人知道。
故乡是每一个人心中永恒的念想,但也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。
很多年轻人觉得大城市压力很大,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,能够陪伴父母,能够和朋友相聚,而生活压力又很小,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惬意,但很快,现实会把人击醒。
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一针见血地说:回到家乡,由于父母无权无势,更是死路一条。
就目前各种数据来说,从大城市逃离回小地方的人其实只是很小一部分,而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的人,却是成千上万的。
比如昨天关于东北的一个人口问题上了热搜。
东北三省的人口一年减少42.73万人,每年都是负增长,很多都是从那里跑到了大城市。
于是有专家建议全面放开人口生育,可是东北人口负增长的问题,根本不是生育的问题,而是人口流失的问题,即使生育再多,也只是加快了向大城市流动的速度。
说白一点,如果有好的经济、好的营商环境、好的工作,谁愿意背井离乡?
而这些人口的流动,也印证了大量人数的选择,他们宁愿千里迢迢离开自己的家乡,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视野、格局和人生轨迹受到限制。
当然,我这里并不是说家乡就是一无是处,小地方当然有小地方的好处,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弊端。
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想法、愿意折腾、不想安逸,又在小地方和大城市之间纠结的年轻人,那我建议你去大城市闯一闯。
海明威说过一句话:如果你足够幸运,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,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,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。
其实你所生活的城市,你居住过的地方,它们都会深深地影响着你,打开你的视野和格局。
巴黎也好,纽约也好,北京也好,上海或深圳也好,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气质和格局,他们都在悄无声息中浸润你,影响你,改变你。
如果有机会的话,建议你不要贪恋小地方的舒适和安逸,尽量去大城市闯一闯。它会把各种各样的活法和价值观展现给你看,告诉你人生不只有一种可能性。
文|桌子
来源|桌子的生活观(ID:zzdshg)
书为伴,笔同行,彼同心。语录集-最美语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