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导语:独处的时候有一种别样的美,能让我们仔细想想明天的路要怎么走,也更能看清方向。
若有人问起: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?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:宁静!
我没有诸葛孔明那样的智慧,也不会有他那样显赫于世的史绩,但我却时时向往着那份“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”的恬适生活,并时时在宁静的氛围中体味人生的快乐。
宁静不同于安静,它重在平和,是一种心灵的洁净和心绪的安宁。心中宁静,便会忘却红尘的喧嚣和世务的繁杂,使自已的心智得以澄澈透明,在安静的思考中使灵魂得以自由和永恒。江水绵延千里,在平淡中执着地奔流;群山巍峨千年,在静默中恒久地伫立。日夜更迭,季节流转,如同清泉流淌,松涛起伏,一切皆在淡然之中,一切皆在平静之中。只有在淡泊宁静中,才能觅到那份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的闲适与潇洒,我们所向往的,所追求的那一种生命形式,才能真正地呈现于眼前,而不再是糊涂和慌乱中的一时梦幻。
宁静更是一种文化概念。就像一幅对联所说:柴米油盐酱醋茶,不可不要;琴棋书画诗酒花,非要不可;横批,活得像人。文化给予人类最宝贵的是思想的能力,有了思想的能力,我们才能抵御孤独享受宁静。宁静,能使生活更有品味。凡是享受宁静的人,他的生活便不同于流俗。
人类一直追逐着幸福,殊不知幸福是一种感觉,一种心灵愉悦的感觉。有人爱你是幸福,有人愿意为你分担苦乐是幸福,有人愿意等你也是幸福,幸福存在于生活中的每时每刻,它不一定是物质的,也不能量化。获得幸福,只需要一颗宁静的心。
我们不可能人人都要有份伟业,也不可人人在不知疲倦的拼搏中都拥有丰盈的物质,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像梭罗.亨利和约翰.海恩斯那样,寻一方净土,让自己的天性在自然的宁静中尽展,在和谐健康的生活中领悟世界,了解自己。正如约翰在其《星·雪·火》中所写:“什么都不做,当个无名小卒,那会是一种好生活。像阳光下一块石头那样安静,伐木、劈柴、生火取暖,将雪和冰融化成水,这一切,生活的追求,事物的追求,都是无穷无尽的。”
社会,使人性趋向复杂化。对于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,节制社会交往从而简化社会关系,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梭罗和约翰是宁静幸福的,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。
宁静,是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的远离喧嚣,是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优雅休闲,是“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”的恬淡从容,更是“不以物喜,不以已悲”的超脱人生。
前人曾有“小隐隐于野,中隐隐于市,大隐隐于朝”之说,其实隐者无大小,无论城市乡村塞北岭南,皆可随遇而安。宁静是心境,所谓我心即万物,我心宁静,万物即宁静。
宁静,是一种领悟生命的境界。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……”,清澈悠远的歌声,至今飘荡在万里长空。李叔同,这个曾在文学音乐、书法绘画、话剧表演均有极高造诣的风流才子,竟然在事业巅峰时期出家为僧,成了青灯黄卷持斋诵经的弘一法师。
美丽的,未必是快乐的。李叔同由情欲走向空灵,以其独特的方式走进了宁静。
人的欲望可以很小很具体,也可以无限膨胀。当人们共同承受患难的时候,每一个平凡宁静的日子就会变得无比美好,那种只求在天长地久之中享受粗茶淡饭的愿望,就足以成为幸福的期盼。痛苦与快乐永远是相对的,凡是享受过极顶欢乐的人,欢乐结束便要承受极顶的痛苦。以宁静的心态去感受生活,虽然世界还是那个世界,却能享受那份平淡之中的永恒安详。
书为伴,笔同行,彼同心。语录集-最美语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