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蠢不要紧,只要肯努力

1811年11月26日,在湖南湘乡白杨坪村曾家,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出生了。

他的祖父曾竟希前天夜里梦见巨龙,并大声叫喊:“龙,龙,有龙!”

父亲曾麟书进来一看,嘀咕着:“又做梦了。”

做人须学杜月笙,立业当学曾国藩 – 小贱

曾国藩的出生是个谜,后世很多传言说他是蟒蛇投胎,众多传说无非是衬托他出身不凡。

但曾国藩从小却是个笨小孩,记性很差。

十点读书

有一天盗贼来他家偷东西,曾国藩正好回到卧室挑灯诵书,盗贼情急之下,躲在了房梁上。

两三个小时过去,一篇短文曾国藩还没背下来。

盗贼躲在房梁上热得浑身难受,立刻跳出来,将曾国藩的短文背得一字不差。

盗贼恨铁不成钢地说:“就你这脑瓜,别读书了,种地吧。”

说罢,扬长而去,只留下曾国藩在原地,目瞪口呆。

少年的曾国藩就是这么笨,然而曾国藩的勤奋令人生畏。

他背诵四书五经,常常一遍不成就十遍,十遍不成就百遍,百遍不行就千遍,直到背诵下来为止。

曾国藩说:“人蠢不要紧,只要肯努力”。

他承认自己是笨人,做事一步一个脚印,踏踏实实地用笨方法,不投机、不取巧、不走捷径。

勤劳补拙,行之有恒

16岁那年,曾国藩开始考秀才,他老爹也跟着考。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,张之洞16岁考中秀才,梁启超更牛11岁就考中秀才,但曾国藩16岁才开始备考秀才,其天资笨拙,一目了然。

考了六次,他和老爹都落榜了。

他老爹捶胸顿足说:“唉,我已考了16次,你这又考了6次,咱们曾家就是一个陪考的命啊。”

曾国藩说:“爹,只有文丑而侥幸者,断无文佳而埋没者。孩儿下次定会考上的!”

果不其然,1833年,23岁的曾国藩终于考中了秀才。中秀才的第二年,他很快就中了举人,又过了四年,他就中了进士。靠着一股笨劲,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像开了挂,节节高升。

愚笨的曾国藩,仅凭三个字翻了身:早、耐、恒。

早——认识曾国藩的人,都知道他从不睡懒觉。

为防止睡过头,他想到一个好法子:在床边放个铜盆,铜盆上用根绳子栓个秤砣,把燃着的香系在绳子上,香一燃尽,绳子断开,秤砣砸盆惊醒他。起床后,他就开始点灯读书。

耐——曾国藩记性很差,但他有耐心,今日不通,明日再读;

今年不解,明年再阅。他读书就好比愚公移山,不求快,但求日积月累,日益精进。

恒——“行之有恒,实为人生第一大事”。终其一生,他每日早读,晚间写日记,从未间断。

曾国藩虽笨,但他懂得笨鸟先飞、坚持不懈,最后以勤补拙。

靠着自己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付出,终于完成了一位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的“千古第一完人”。

靠笨招,拢人脉

1820年,道光皇帝上台,穆彰阿凭借多年官场历练,官位一直飞升。

且他掌管着清帝国的人才贮备库翰林院。

1838年,曾国藩获了个“同进士出身”的资格,这就意味着他进不了翰林院。年轻时的他傲气很高,他觉得这是奇耻大辱,于是准备收拾包裹回家。他同乡好友郭嵩焘惊问:“干啥去?”

“回家!”

“糊涂啊。走,我带你去找老乡苏崇光。”

郭嵩焘带他去见苏崇光,苏崇光对曾国藩说:“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,但你得拿出你的才学,打动中堂大人。”曾国藩连觉也不睡,连夜写了诗文,经由苏崇光送给穆彰阿。

第一次失败了。中堂大人看了两眼,就没了下文。

曾国藩心灰意冷,夜里得了重感冒,浑身发烫。

但他一想到家中父老,于是撑着孱弱的身体,又撰写了一篇文章。

结果还是失败。

于是曾国藩铺好纸张再写,反复持续了十几天。

一天,苏崇光异常高兴地跑出来,指着曾国藩说:“你呀,真厉害,竟把中堂大人给感动了。

中堂大人要见你。”

穆彰阿一见曾国藩,便说:“你的诗文一般,我之所以要见你,就因为你知不可为而为之。

持续不断向我送诗文,这种毅力打动了我。”

凭借这股“笨劲”和毅力,曾国藩拓展了自己的人脉,通达了前途。

用钱笼络出来的人脉,终归因为钱而溃散;而用心经营出来的人脉,坚固稳久且永不凋败。

结硬寨,打呆仗

曾国藩说我打仗没啥诀窍,如果有,那就这六个字: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。

曾国藩从不相信“四两拨千斤”的取巧之事,他只推崇“天下之至拙,能胜天下之至巧”。

常言道:兵贵神速,庙算神谟,但曾国藩不吃这套,他就靠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这一招吃遍天下。

太平军攻势很猛,善用奇谋,但在曾国藩面前却一点儿法子没有。

曾国藩带领湘军每攻打一座城市。

他先不急着开战,而是修墙挖壕,即可防止火炮攻击,还能防止马队袭攻。

每次向前推进一段路程,就又重复修墙挖壕。

曾国藩攻城,不求快,只求稳。

曾国藩攻打武昌、九江、南京,全都是采用“结硬寨,打硬仗”之笨法。

然而就是这个“笨法子”,彻底击败了最聪明的太平军。

曾国藩著名的人生哲学之一:“尚拙”。他说:“天下之至拙,能胜天下之至巧。”

真正聪明的人,都是下过笨功夫的人。

将笨发挥到极致便是聪明,将拙发挥到极致即为大巧。

唯天下之至柔,能胜天下之至刚

年轻时的曾国藩心高气傲,朝廷下上乌烟瘴气,他过得很憋屈。

1850年,咸丰登基。曾国藩上报一道痛诉咸丰缺点的奏折,咸丰看完龙颜大怒,摔奏折,立刻命军机大臣将他拖出去砍了,幸好有多位大学士劝谏,曾国藩才保住了小命。

太平天国逐渐壮大向北进军时,曾国藩的家乡湖南已经陷落。

于是,咸丰命曾国藩回湖南兴办团练。

保卫自己的家乡。

曾国藩刚回湖南,第一件事便是整顿治安。

据记载,四个月内,在审案局被斩首的犯人多达一百多名。

因此,当地人都送曾国藩外号“曾剃头”。

湖南地方治安好了,其他官员却不干了,先前的官场“潜规则”可以捞点油水,现在正直的曾国藩严禁审案收受贿赂。加他上半年来办案神速,官员更是羡慕嫉妒恨。

当时长沙城中文法史,皆视他为仇敌。

为挽救国家,曾国藩自己动手训练,于是威名赫赫的湘军就诞生了。

湘军军纪肃然,队伍十分工整,士兵将士之间秩序井然。

然而湖南本地的绿营军心里不爽“你堂堂半路冒出来的军团,敢这么威风?”

于是,绿营军开始挑事儿,几个没脑子的绿营兵公然持刀夜闯曾公馆。

幸亏曾国藩逃跑及时,才免于被伤。

曾国藩说:“我惹不起你,还怕躲不起你吗”于是他带湘军前往衡阳。

历经艰难险阻,他终于练出一万多湘军。

湘潭之战,湘军大获全胜,咸丰嘉奖曾国藩,并命湖南文武百官,都听曾国藩调遣。

湘军支援江西时,曾国藩需就地筹饷。

江西巡抚陈启迈仇视他,并扬言说:“谁敢给曾捐银,就给谁好看!”

曾国藩筹饷不利,处处碰壁,这一年,曾国藩说当时情况为“积泪涨江”。

他甚至一度抑郁,想要寻死。

抑郁还没好,曾国藩的父亲却突然去世。他向咸丰请求回家守孝。

咸丰大怒说:“到底国家重要还是守孝重要?!”

曾国藩无奈,上书奏折说:“身为臣子,当以国为重。但纵能治军,却不能筹到粮饷。”

咸丰不懂话中之意。(励志语录网:www.lz16.cn)

于是曾国藩直接摊牌说:“要我回去可以,但你得给我督抚之权,不给,那我就不出山。”

当时正好太平天国闹内讧,咸丰眼观局面之后,对曾国藩说:“得了,你在家好好守你的孝吧!”

在家守孝时,曾国藩愈发抑郁,经常失眠。

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他,开始“重塑金身”即自我反思——我到处碰壁,是因为我内心不够强大。

我身上有两条主要弱点:

一是缺少“谦”的美德。骨子里有些傲慢,说话很冲很直。

二是不够圆滑。在官场不能隐藏真我,行事过于方刚。

读了两年老庄之学,曾国藩可谓是“浴火重生”他幡然醒悟:只有懂得柔滑行事,谦慎做人的人。

才是真正的强者。

唯天下之至柔,能胜天下之至坚。

按角色办事,按本色做人

1858年,太平天国死灰复燃,咸丰慌了,立刻派曾国藩出山,这回曾国藩的行事风格。

完全趋向沉稳老练。

以前他孤傲高冷,现在他出山前,都要给当地每位官员写信,甚至亲自去拜访他们。

后来他再去江西筹集饷银时,就显然轻松多了。

以前曾国藩极为憎恶“滥举”,现在他坚信“诱之以名,笼之以利,才能网罗天下英才。”

此举实行之后,天下文武俊杰纷纷投入曾国藩的麾下。

以前他是个耿直boy,现在于官场厮杀,他懂得圆滑处事。大败太平天国后,咸丰甚喜,说:“军费报销备案即可,户部无须再做审核。”诏令一出,户部极度不悦,因为没啥油水可捞。

但曾国藩说:“已经谈好的8万两,我还是照给,绝不趁机推掉。”

有学者研究发现:清朝督抚级官员,每年“灰色收入”高达18万。可查遍大清档案,关于曾国藩的灰色收入,却毫无记录。谁曾想到一代清朝“大腕”,却为政清廉,清苦为生。

唯天下之至诚,能胜天下之至伪

1857年春,西安将军福兴在向中央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。

报告上说:“我敢确信,在这个世上,除了曾国藩外,没人能指挥得了湘军。”

在当时的世上,除了曾国藩之外,的确没有第二个人能指挥湘军。

湘军屡建奇功,桀骜难驯。

那么曾国藩到底凭借什么本事,使士兵们对他心服口服呢?

曾国藩统领30万湘军,诀窍无非这8个字:律己、轻财、量宽、让功。

律己。曾国藩有一句很著名的名言:“不为圣贤,便为禽兽”。

受唐鉴、倭仁等理学大家的影响,曾国藩在三十岁这一年,立下了精研理学、“学做圣人”之志。

他极其自律,凡事以身作则,所以足以服人。

轻财。1861年,曾国藩过大寿,湘军名将鲍超送来16大包礼物,曾国藩知道这是“战利品”无数金银珠宝都没要,他只接受了一顶帽子。鲍超大受感动,从此对他忠心耿耿。

曾国藩曾说:“利可共而不可独。”轻财重义,众人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,如果贪财轻义,所有好处捞进自己腰包,众人自然就离你而去。曾国藩轻财,所以留住了人才。

量宽。曾国藩可谓是左宗棠的贵人,经他的推荐,左宗棠官位一直高升,但后来左宗棠翅膀硬了,当上总督,便开始对曾国藩十分不满,每次接见部下诸将,必骂曾文正。

同治五年,左宗棠镇压捻军。

筹饷是最大的难题,原本他最担心曾国藩“恐其隐扼我饷源,败我功也”。

不久,他才发现自己误会了曾国藩,当其他地区纷纷拖欠饷银时。

唯有曾国藩所辖两江地区的军饷,源源不断地送来。对此左宗棠自愧不已。

曾国藩死后,左宗棠送来挽联:

知人之明,谋国之忠,自愧不如元辅;同心若金,攻错若石,相欺无负平生。

曾国藩之度量,令人叹服。正是凭借“量宽足以服人”的信念,他网罗了天下无数英豪俊杰。

让功。曾国藩弟弟曾国荃,攻下太平天国最后一座城市安庆,曾国藩上书朝廷请赏。

却把头等功让给了胡林翼。

曾国荃很生气:“凭什么都将功劳让给别人?”

曾国藩说:“让功于人,让名于人,才能率人。”

后来曾国荃攻下南京城,本以为这次终于可以领头功,但曾国藩又把头功让给了总督官文。

曾国荃气得差点解甲归田。

曾国藩说:“驭将之道,最贵推诚,不贵权术。”

功不独居,过不推诿。成就下属,就是成就组织;成就下属事业,就是成就自己的事业。

曾国藩之所以能统领三十万湘军,就在于他的“律己、轻财、量宽、让功”之道。

唯天下之至诚,能胜天下之至伪。

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,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

1872年3月12日,曾国藩到花园散步,回房间路上,他突然对曾纪泽说:“脚痛”,回房端坐三刻逝世。朝廷闻讯,举朝震惊,辍朝三天以示哀悼。

追赠太傅,谥号“文正”入祀昭忠、贤良二祠,并于湖南湘乡、江苏南京建立专祠。

予以少有的殊荣。

曾国藩对清王朝的影响,功不可没,在他的倡导下:

· 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

· 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

· 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

· 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

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,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“曾胡”。

与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并称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”。

中国历史上,达到”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:孔子、王阳明、曾国藩算半个。

立德:以儒家为宗,每日修身养性,砥砺自律,戒骄慎独。

梁启超说:“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”;

立功:创建湘军,打败太平天国,为大清挽狂澜。毛泽东说:“愚于近人,独服曾文正”;

立言:《曾文正公文集》《曾国藩全集》,蒋介石对他的书爱不释手,常放枕边,捧读不辍;

曾国藩是庸人的楷模,是无数立业、为官者的精神榜样。

他以中等之资,靠笨招、吃得苦、耐得烦,劈开一片属于自己的辉煌天地。

朝代更迭,曾家一贯严谨家风,代代相传。

他的两个儿子都是大才,一个是著名外交家,一个是著名数学家;

孙辈中曾广钧23岁即中进士,其他的也都从政从军,善始善终;曾孙辈则多是学者,各有专长。

曾家数代无一废人,未出一个纨绔子弟,这与曾国藩的家风是分不开的。

读曾国藩,可扶正家风规矩做人;

读曾国藩,可明理消减狂傲脾性;

读曾国藩,可砥砺意志超越自我;

读曾国藩,可破拙笨逆袭做英雄!做人须学杜月笙,立业当学曾国藩。

背景音乐-《心语》《问清》《倚马长啸(一代风流曾国藩)》

书为伴,笔同行,彼同心。语录集-最美语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