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”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,被无知和偏见遮蔽,被概念化,被模式化。

这些思维,就埋在无意识之下。

用心看见真情,用爱感受生命 – 柴静

这个社会充斥着无意识的人,犹如行尸走肉般冷眼旁观,常常看不见他人。

对自己也熟视无睹。

要想“看见”就要挣扎着从蒙昧中睁开眼来。

365读书

做新闻,就是和无意识斗争,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。

多难,千军万马前,你孤身奋战,幽幽丛林间。你诱敌深入,归来的时候,没有掌声,没有鲜花,甚至没有人记住你。会有改变吗,那点微薄的力量,或如蚍蜉撼大树,或是隔靴搔痒,付之东流。

可水无所起止,只知流淌,但总得流淌。

山高月小,它要滴落,乱石穿空,它要拍岸,遇上高山峡谷,自成江河湖海。

正如记者的道德,不用来评判,只用来了解。

不是来愚民,是让人明白。总有一条路与钻研、心机、精明无关。

柴静,一名央视前记者,曾在“时空连线”、“新闻调查”担任主持人。并深入非典、汶川地震、奥运会、两会等一线报道。她的采访风格为人诟病成“表演性主持”。

观众批评她的感性,可那道感性背后是她矢志不渝的赤子之心。

每当她用自己独特的新闻记者腔调絮语时,《看见》就带领我们再次回到事件当天。

那些真实的记录,让我们更真切、更深刻地读懂中国。

了解我们身边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、与我们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,知道它们如何发生。

怎么收场,当事人又牵扯到哪些?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患者。

人心被恶意戳得千疮百孔,一下一下,就像在水中闭气。

忍不住上来缓缓时,冰雪菱花就呛进喉咙里,融化的雪水丝丝渗进五脏六腑,背脊发寒。

这时,看她的文字,就如同水中浮萍,下方是不灭的火山焰石。

将你拉扯出幻象。

关怀时寻找准确,客观时拒绝凉薄,简单的字句凑在一起就有千钧重量。

却又常常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。

四两拨千斤的间隙,又见她绕指柔。

她说,这本书,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,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。

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。

我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。

今天,我将带领各位书友一起共读柴静的《看见》这本书,一起体会“人”的力量。

首先,这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、社会公知女神柴静的自传性作品。

讲述了她在央视十年新闻工作的点滴历程。

贯穿了她从初出茅庐终于到游刃有余的经历,可谓一份真挚的成长告白书。

其次,非典、汶川地震、两会报道、北京奥运……

新世纪头十年发生的大事在书中历历可数,柴静用脚步丈量着新闻调查与真实的距离。

又用话语转述的镜头描摹着老百姓的悲欢喜乐。

她的眼睛穿过山川河流、城市乡村,可谓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。

如果你对新闻调查感兴趣,对记者这个职业有着向往。

如果你单单渴求去发掘黄土泥瓦下的真相,去分辨叵测难识的人心,去拥抱为数不多的善良。柴静将告诉你:记者就是记着,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,也别因为走得太远,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。

想了解更多更具体的内容,就跟随我一起来阅读看看吧。

在本次共读过程中,你将读到以下内容:

第一天:第三章、第六章(P41—P58,P97—P116)

·家庭:我们总把最坏的一面,留给最亲的人

第二天:第二章、第七章(P21--P40,P117-P130)

·人祸:活着,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

第三天:第十二章、第十四章(P217--P230,P251-P274)

·天灾:那个温热的跳动,就有万钧之力

第四天:第五章、第十一章(P85-P121)

·公正:用人性本来的面目去呈现他

第五天:第八章、第十七章(P125--P164)

·执著: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

第六天:第十三章、第十八章(P167--P213)

·真实:去伪,往往在于毫末之间

第七天:第九章、第十五章(P217—P238)

·希望:无事,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

剩下的所有章节将贯穿本次共读,不作单一赘述。这其中多是柴静切开皮肤、直入筋骨的自省,是她在沥尽冲刷后倒塌的坚硬成见。推倒又重建。是她挣脱蒙昧,扪心自问,用眼看见的大千万象。

《看见》并没有要给我们脑中灌入教条。lz16.cn

而是敦促我们自己去思考、去寻觅,去得出自己看世界、观人生的答案。

一步一个脚印,才走得远,站得高,问得深,摆得正;只有沉入深海,才可得见满眼星光。

生与死,苦难和苍老,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。

无论你我之间如何相异,总有一天我们会遭逢,会浑然难分,像水溶于水中。

你是否做好了这场旅途启程的准备呢?本周让我们一起共读《看见》在作者柴静的引导下,一步步探知活着的欢欣鼓舞。以及生而为人的万钧之力。

书为伴,笔同行,彼同心。语录集-最美语录